廣州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方向):社會工作 | ||
層次:專升本 | 形式:業余 | 學制:三年 |
制定人:姚婧 | 審定人:張金蘭 |
一、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建設需要,具有事業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獲得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比較系統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必要的基本技能, 勝任社會工作與社區管理崗位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專業培養規格
全面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要求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社會工作與社區管理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具有較強的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分析、解決一般社會工作與社區管理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接受本專業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對社會工作與社區管理專業領域的知識發展有一定的了解;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適應社會工作與社區管理崗位要求。
三、主要課程教學說明
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礎性課程,是一門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課程,把馬克思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有機融合在一起。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世界的物質性、聯系與發展的觀點、實踐與認識、真理與價值、社會結構、歷史發展的動力、人民群眾的作用、資本積累、剩余價值論、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進程、共產主義社會理想實現的歷史必然性和長期性等等。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堅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斗的理想信念。
推薦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本書編寫組 ISBN 9787040494792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版)
2.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本課程通過講授中國近現代歷史基礎知識、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 律,奠定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主要內容包括近代中國的基本矛盾和歷史任務、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抵御外國武裝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洋務運動和戊戌維新運動、革命與改良、辛亥革命、三種建國方案、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必然性、革命新道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等。
推薦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本書編寫組ISBN 9787040494839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版)
3.社會學
社會學概論是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必修課程。它是一門應用性十分廣泛的科學理論知識,也是研究人類在社會中的各種活動、社會交往、社會工作、社會結構、社會發展等方方面面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掌握社會學的基本概念、知識和相關的理論,達到比較系統地了解社會知識、增強分析社會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目標。
4. 城市社會學
本課程是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程。城市社會學是研究城市的產生、發展以及城市的社會結構、社會組織、社會群體、社會管理、社會行為、社會問題、生活方式、社會心理、社會關系以及社會發展規律的學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掌握城市社會學的基本概念、知識和相關的理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相關技能的目標
5.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學科基礎課程,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社會調查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程序和主要途徑,掌握社會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掌握社會統計分析和理論分析的基本知識,使學生提高對社會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與分析的能力,提高深入實際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的能力,提高對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觀察與認識能力,為從事社區管理、社區工作和社區研究打下良好的業務基礎。
6. 社會工作理論
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必修課程,目的是引導和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工作的助人性質,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熟悉社會工作的個案方法、團體方法、社區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會工作流程,對社會工作實務領域有較全面的了解,對社會工作的分支有一般的了解。同時,通過參觀訪問福利院、社區服務中心、民間團體、基金會、街道等,加深對社會工作實務的理解。
7. 社區工作
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程,目的是通過課堂教學、實驗室教學和實訓基地實踐教學,使學生了解社區工作的概念定義、理論學說,社區工作在西方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社區工作的現狀、發展及其引起的本土化探索等; 掌握社區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工作方式和技巧等,并能夠結合社區政策在社區工作實踐中科學靈活地運用。
8. 個案與小組工作
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個案社會工作與小組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本質特征、目標功能及發展歷史,個案社會工作與小組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價值體系和專業理論;掌握個案社會工作與小組社會工作的工作原理和工作原則,個案社會工作與小組社會工作專業關系建立的條件、方法和技巧;熟悉西方個案社會工作與小組社會工作的主要模式。
9. 社區管理與服務
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基本概念與基本要素、社區管理與服務中的組織結構關系、社區管理與服務中的社區自治和公民參與、社區治理中的社區服務、社區管理與服務中的公共事業管理、社會管理中的社會工作方法、國外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實踐與經驗,中國社區管理與服務的實施與發展,學會用社區管理與服務理論分析和解決社區管理與服務實際問題,增強社區責任意識,提高社區管理與服務能力。
10. 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
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必修課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社會政策的特點、目標與體系,社會政策的構成要素與運行過程,掌握我國社會救助、優撫安置、勞動就業、失業保險、醫療衛生、婚姻家庭、計劃生育、社區管理、社區建設、社區矯正、人民調解、民間組織管理、公益慈善事業管理等方面的社會政策與法規, 以提高學生在社會工作與社區管理中按章辦事、依法管理的能力。
11. 管理心理學
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必修課程。它是以人的心理行為發展特點與規律為基礎,以調動﹑激勵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核心,闡述人的心理行為發展規律與管理效能之間的關系,著力于探討如何根據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規律于組織管理實踐之中,調適人的心理行為,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益和管理效能。
12. 社會福利與保障
本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一門重要專業必修課程。它是讓學生掌握社會福利與保障的基礎知識,用社會福利與保障的知識去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四、本方案的有關說明
1. 公共基礎課英語為考試課程,安排在第 1、2 學期完成,凡取得相應的等級證書可免修該課程。申請學士學位者在校期間須參加全省學士學位外語水平統一考試。
2. 畢業論文(設計)在第五學期開始實施,為期 10 周/150 學時,學院另安排教師指導畢業論文(設計),同時在第五學期安排 6 學時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講座, 第六學期,申報學位者提交一份畢業論文,非申報學位者提交一份社會工作專業社區管理方向的社會調查研究報告。
3. 本專業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可免修的具體課程名稱說明。
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名稱 | 可免修的課程名稱 | 備注 |
助理社工師 | 社區工作,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社工師應 考輔導 |
不免考 |
中級社工師 | 社區工作,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社工師應 考輔導,社會工作理論 |
不免考 |
高級社工師 | 社區工作,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社工師應 考輔導,社會工作理論,個案與小組工作, |
不免考 |